练歌怎么练(练歌100首歌曲)
我们知道学习唱歌不仅仅是从歌曲开始。
而是要夯实歌唱基础,塑造声音,通过各种方法练习和掌握发声技巧,最终通过全面的学习和整体的提升达到融会贯通。
在很多练习中,有些很容易被忽略,但往往会影响整个歌唱水平的表现。
哼哼——这个练声规则很多人都知道,但真正有效运用的人并不多。
这节课一上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它在调节声音平衡方面的神奇作用。
01
“哼”,根据名词的字面意思,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动作,大家都知道。
声乐训练中的“哼”和这个区别不大,但要注意口型,靠发音练习。
另外,在练音的时候,腔的状态要更夸张,注意力要更集中。
练习哼唱
实践中的哼唱有两种:一种是开放式哼唱,一种是封闭式哼唱。
用哼唱张开嘴,用哼唱闭上嘴,用鼻子说话练习发音。
哼唱功能
哼唱可以帮助学习者巩固歌唱的基本状态,显著提高初学声乐的音色和歌唱的共鸣。
但是这个练习的效果不像某些歌唱练习那样清晰直观,但是可以帮你打好声音基础。
Hum练习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所以也需要我们同学的毅力。
其实哼唱练习很简单,动作也不复杂。
这次讲座结束后,让我们和王老师一起做“哼声训练”。
02
哼声可以改善我们的内部空腔的开放。
第一,嘴巴自然张开。
把舌头贴在下牙龈上,让硬腭朝上,让空腔呈椭圆形。
每天练习50次以上。
其次,加一个“m”音,找到哼声。
保持椭圆腔位置,发“M”音。
这时候我们的内口被拉伸,喉咙被慢慢拉下。
注意:千万不要唱后声,把声音压平是不对的!
r;”>
然后,我们将“M”音带入音阶。
哼。
p>
在发声的过程中,要保持音色的统一。
每天这样练习,就会有效帮助我们打开内口腔了。
03
哼鸣的练习方法,相信同学们在老师的带练下,大家已经掌握的差不多了。
其实,在练习哼鸣时,我们并不是在做单一的训练动作,而是把口腔、喉咙、呼吸都参与进来。
因此,在哼鸣的练习中,还有一些要点需注意。
【哼鸣要点】
1、口腔状态
口腔要适度打开,口中像含了大半口水一样,也可以让口腔始终保持发“m”音的感觉与状态,双唇微闭,舌身放松,舌尖轻贴下齿。
这样,经过反复的练习,在唱歌时发出的声音就会逐渐集中明亮,结实圆润,穿透力更强。
2、喉咙状态
“打开喉咙,稳定喉头”是歌唱基本功训练的前提,是歌唱者声乐技巧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之一,它直接影响到声音的好坏。
与此同时,喉咙是否打开,也是哼鸣成功与否的关键。
在哼鸣练习当中,我们也应注意喉咙的打开。
①保持半打呵欠状态,上颚兴奋上提,颧骨将上颚拉住,放松下巴和舌根;这个方法就有助于喉部的肌肉放松,让声带自由振动,产生具有泛音的效果。
②借助小声哭泣的感觉打开喉咙。先用小声的(呜呜呜)的感觉找一正确位置再进行哼鸣。
3、呼吸状态
呼吸是一种自动的、天生的机能。而在演唱中,我们则更需要科学正确的呼吸方法来助力歌唱。
在哼鸣练习中,我们也要调整呼吸状态。正确做法如下:
在发音前将胸廓架好,借助哼鸣前的吸气动作,先将软肋张开,气息进入腰腹部,用腰腹轻轻将气绷住。
将所存气息都转化成声音慢慢哼出,直至将腰腹所存之气都哼尽后,腰部一松,软肋又张开,气息重新流入,绷住,开始下一次哼鸣。
【哼鸣应用】
我们除了做哼鸣练习,也可以把哼鸣应用到练歌中去。
在练歌时,可以先用“哼鸣”把旋律“哼”下来,然后再用“哼”的位置去念歌词,每个字都不要离开“哼鸣”的位置。
哼鸣练习要求“哼”的时候保持半打哈欠的状态:利用深呼吸将喉咙打开,用叹气的感觉将声音用气息“叹”到眉心。
如果方**确,哼出来的声音非常通畅、圆润而且轻松,无需用过多的力就能体会到共鸣效果。
经过系统、规范的哼鸣训练学习,使我们在声乐学习中得到了多方面的提高,以及规避一些不良演唱习惯。
哼鸣练习有助于控制气息与声音的平衡,进而获得歌唱器官协调自如的运动。有助于声音集中,进而获得良好共鸣。
并且,会让我们更容易感觉到声音高位置的存在,对扩展音域,提高歌唱能力,对我们塑造清晰明亮、集中结实的音色起到一定的帮助。
哼鸣练习在声乐学习中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训练方法,因此,我们要正确的掌握它,运用它。
那么同学们,练习虽简单,但一定要持之以恒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