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系图片(黄河水系图怎么画)

新华社兰州8月17日电(记者张文静)经过多年努力,兰州大学地貌演化与新生代环境研究团队已基本摸清了现代黄河水系的形成时代,即现代黄河水系在125万年前开始形成。

黄河是**第二长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新生代环境研究团队主要成员、兰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王新介绍,研究现代黄河水系的形成演化历史及其驱动机制,可以为理解构造-气候相互作用如何塑造**地理环境格局提供重要证据。“冀”湾的形成和黄河经三门峡东流入海是现代黄河水系形成的重要标志。然而,由于缺乏完整的黄河中游河道演变的沉积记录,难以获得黄河下游频繁改道的第一手资料。学术界对现代黄河水系的形成时间有15万年前、不迟于120万年前、约500万年前等不同看法,对其形成原因也有不同理解。

据介绍,三门峡是黄河干流上的最后一个峡谷,是连接黄河中下游的咽喉,对黄河水系的形成和演变研究具有关键作用。过去,中外科学家主要关注三门峡盆地及其周边地区的露头剖面。然而,由于晚新生代地层露头的不连续性,研究剖面往往由几个相距几公里的短剖面拼接而成。另外,结构复杂,植被覆盖率高,地层风化严重。因此,在相关的剖面对接、沉积相划分和年代学研究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

研究小组考察了三门峡盆地。受访者提供的照片

在**科学院院士陈发虎的协调和指导下,该团队与**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岛根大学、**地质大学(武汉)一起,在三门峡盆地中心开展了环境钻探和合作研究。该团队获得了黄河流经三门峡历史的完整岩心记录。对比盆地边缘的露头剖面,可以清楚地看到,最早出现在距岩心108米处的河流沉积物是黄河在三门峡地区留下的最古老的痕迹。“黄河的历史是写在岩心里的,钻岩心是用来研究黄河历史的。”王新说。

研究小组在三门峡盆地钻探以获取岩心档案。受访者提供的照片

该团队利用系统沉积学、古地磁测年、物源分析等技术方法,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125万年前以来,三门峡盆地河流沉积开始大规模发育,鄂尔多斯地体上部碎屑开始涌入,沉积环境经历了从封闭的咸-微咸水湖泊环境向开放的河流环境的显著转变。这一研究成果明确了现代黄河水系的形成时代,为研究世界大河和水系发展模式的形成和演化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权威期刊《科学通报》(英文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