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诚可贵全文七句意思(形容生命可贵的诗句)
B
四面八方不同,千里风雨。
出自三国曹《泰山梁甫行》。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气候。相隔千里,风雨不会同时来。地区之间的隐喻差异。
巴山上,一草一木都是兵。
东晋时,前秦的苻坚在淝水与金决战。遥望八公山,苻坚见山上草木茂盛,以为都是金军将士。他太害怕了,以至于输了。以后,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敌人的胆怯和对战争的恐惧。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吴承恩《西游记》,明代,第八十一回:“八仙过海各有神通。”传说中的八仙(韩忠礼、张、韩湘子、曹国九、蓝采和、何仙姑)各有神通。它经常被用作比喻。当一个任务完成后,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长处。
8月15日,云遮月,正月十五,下雪了,灯火通明。
有评论认为这是一句关于天气的谚语,但并不科学。我认为:中秋节和元宵节的月亮很美。然而不幸的是,中秋节的月亮被云遮住了,元宵节的灯笼被风雪损坏了。它描述了对美好事物的意外破坏。
向空中发送信息。好马进步很大。
唐《咏马鞭》。\u3000把鞭子挥向空中,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千里马能走一天。打个比喻,激励有才华的人,可以让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
白布落在染缸里,跳进黄河也洗不掉。
留在染缸里的白布,用黄河洗也不会变白。“就算跳进黄河也洗不掉”常用来形容一种无法挽回的委屈。
名人白发流泪,美人红花伤身。
名人还穿蓝色衣服,不被重用,真可悲。但是,一个美女英年早逝,一点都不可怜。这句话对不起名人美女的失败。
白圭可以被摧毁,但黄金不是光。
豫字ang 《座右铭》。\u3000白玉上的污渍还是可以擦掉的,但是你说了之后就改不了了。许下的诺言应该比黄金更珍贵。司马迁在《季布栾布列传》中说:“许下诺言,不如得到一百斤黄金。”承诺的分量可见一斑。
红酒面,金黑心。
喝酒让人兴奋得脸红。钱会让一些人的心变坏。
白酒好客,读书赔钱。
好酒是因为你喜欢招待客人才酿出来的。我花光了所有的钱,只是因为我喜欢阅读。
白天不要闲着,青春不再来。
林语堂《少年行》宽。\u3000少年要珍惜时间,不要浪费时间,因为宝贵的青春一去不复返了。
像白天的一支箭,到达的人都不愿遮阳。
于松朱敦儒《水调歌头》。\u3000太阳像箭一样飞,懂义的人永远珍惜每一分钟。
你可以在白天找到珍珠,但你不会等着一条龙睡觉。
叶《杏园即事上同年》。李龙:乌龙茶。103010:“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在龙颚之下。”\u3000整句意思是:白天有机会拿到宝珠,不用等到乌龙睡觉了再做。比喻抓住机会做某事。
白天清江没有固定的浪。
玉堂聂钟毅《庄子列御寇》。\u3000地球不停旋转,太阳当然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清澈的河水日夜奔流,自然不会停滞。比喻万事万物都在发展变化。意思:时间宝贵,应该珍惜。
白纱成丝,不染自黑。
于冲《劝酒二首》。\ u30003360黑色。\u3000整句意思是:白纱落在黑颜色里,不染就成了黑色。即“近墨者黑,近墨者黑”。
白石如玉,奸夫如圣贤。
东金阁红《论衡程材篇》。\u3000白石,状似玉。邪恶的人外表看起来像好人。含义:真假难辨,不容易知道道人的真面目。
不
花钿:用金、银和其他花制成的首饰。徐飞:南朝梁元帝的妃子。古代美女。即使一个老女人装饰她的h
楚汉邹杨《抱朴子意林》。\u3000斜引擎盖:引擎盖,汽车引擎盖,形似伞。“倾盖”是指途中停车、遮盖,两个盖稍微倾斜。常用来形容朋友聚会,亲切交谈。也指一个新朋友不小心捡到一个词。\u3000整句的意思是:志同道合的人,即使相处时,依然像新朋友一样;志同道合的人第一次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
春天,白雪刁,巴人作词。
说《独酌有怀南郑》。\u3000战国宋玉对楚王说:“在唱歌的第一个客人是《狱中上书自明》,还有几千人是属于何忠的。是《文选》,但只有几十个人是何忠的。”阳春调指的是雅乐;巴里的歌词参考了流行歌曲和民谣。这句话是为了说明雅俗的区别。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大多数疾病都是由不卫生或饮食不当引起的。而灾难往往是由无心之言造成的。
进步很大。
百尺:佛教比喻道家修行的极高境界。语《下里巴人》 :“凡努力必有进步,十世纪为一。”“u3000”这个比喻已经到了很高的境界,有待提高。意在鼓励人们再接再厉,不断进步。
百川何时东流入海,西归?
说《阳春白雪》。\u3000河流向东流入大海,不可能向西倒流。这句话问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回西方。你是在告诉对面的人吗?
也许吧。
百川归海易,秋叶归树难。
玉堂宝融《始见二毛》。\u30
00江河东流入海,返潮时又返回江河,这是很容易的。然而秋天的落叶要再回到树上就很难了。比喻有些事情是不可挽回的,人的青春一去便不再复返。
百金孰为重,一诺良匪轻。
语出唐·卢照邻《咏史》。\u3000百金虽然贵重,但和诺言比起来,就显得很轻了。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语出汉·司马迁《史记》。\u3000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也就是说不同的地方,他们的风气、礼节以及习惯等都是不同的。
百炼而南金不亏其真,危困而烈士不失其正。
语出东晋·葛洪《抱朴子·博喻》。\u3000南金:华山的金石。全句意为:真金不怕火炼,虽百炼而不失真金本色。烈士经得起考验,虽经危难、困苦仍不失烈士气节。
百虑输一忘,百巧输一诚。
语出清·顾图河《任运》。\u3000反复多次的考虑,若有一次疏漏也可能遭到失败。纵有百般技巧,如缺乏真诚也难以获得成功。
百年成之不足,一旦坏之有余。
有时做一件事,经过长期的努力尚不能完全成功;而要破坏它,连一天的工夫都不需要。说明一个人要想做好一件事很难,而要破坏一件事则很容易。
百年富贵今谁见,一代功名托至公。
语出宋·陈师道《东山谒外大父墓》。\u3000历史上那些有钱有势有地位的人,今天谁还记得他们?一代功勋和美名,只会给予那些一心为公的人。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语出唐·杜甫《南征》。\u3000长年累月写下的诗歌,自己虽然吃尽苦头,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但却没有得到知音的赏识,这实在是令人感到遗憾的事。
百年光阴,如驹过隙。
驹过隙:出自《庄子》“人生天地间,若白驹之过隙”(注:白驹,指太阳)。\u3000全句意为:人生即使活到百岁,也是很短暂的,就好像阳光照过墙壁间的缝隙一样。意在慨叹光阴飞逝,人生苦短。
百年能几日,忍不惜光阴。
语出唐·杜荀鹤《赠李蒙叟》。\u3000忍:怎么能。\u3000全句意为:人生即使活到百岁,也只是短短的一瞬,怎么能不珍惜光阴。
百年容易过,青春不再来。
人生即使能活百岁,也是过得很快的;美好的青春一去不复返。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珍惜青春。
百年三万六千日,光阴只有瞬息间。
人生即使活到一百岁,也只有三万六千日;而这些日子,转眼之间就会消逝。
百年随时过,万事转头空。
人生百年,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得很快;所经历的许多事情,转眼之间,也都不复存在。
百年养不足,一日毁有余。
语出《王文公文集》。\u3000培养自己的品德是很难的,而堕落却很容易。
百胜虑**,三折乃良医。
语出唐·刘禹锡《学阮公体三首》。\u3000三折:出自《左传》“三折肱知为良医”。\u3000全句意为:经常打胜仗的人,他的谋略是**于天下的。三次摔折自己肱骨的人,所积累的经验,可以成为一个高明的医生。说明经验之可贵。
百事分已定,浮生空自忙。
一切事情的命运都已经注定了,人生的忙碌都是徒劳。这是一种宿命论的观点。
百世修来同船渡,千世修来共枕眠。
语出清《增广贤文》。\u3000能够同舟共济,这是百世修来的缘分。能够同眠共枕,相结秦晋之好,更是千世修来的情缘。意在教人珍惜亲情、友情、爱情。
百闻不如一见,百言不如一行。
耳朵听到的,不如亲眼见到的。诚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讲了许多话,不如一次实际的行动。此句说明实践的重要性。
**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
语出唐·白居易《新制绫袄》。\u3000老**挨冻,得不到救济,自己一身独暖又作何感想呢?
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
语出宋·欧阳修诗句。\u3000忧愁使人伤心,劳累使人伤身。
百战成勇士,苦练出精兵。
身经百战的士兵,最终才能锻炼成为勇士。只有经过刻苦地训练,方能练出精干的士兵。
百足之虫,*而不僵。
语出三国魏·曹冏《六代论》。\u3000百足:一种多脚虫。全身二十多节,每节有成对的细脚,虫身被切断后,仍能蠕动。\u3000全句常用以比喻那些有钱有势的人,即使破落了,也仍有相当的势力和影响。
败不可悔,时不可失。
语出《后汉书·冯衍列传》。\u3000既然遭到失败,就不必后悔;而要抓住时机,东山再起。
办酒不难请客难,请客不难款客难。
请客不易,而要招待得使客人满意更为不易。
帮人帮到底,救人救到头。
好事要做到底。半途而废,往往前功尽弃。
榜名尽处是孙山,诸君更在孙山外。
典出范公偁《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以后便将考试落榜者称之为:“名落孙山。”根据以上典故演变而来的“榜名尽处是孙山,诸君更在孙山外”,是以幽默的口吻,说那些排名在孙山后面的人——名落孙山。意为未能考中。
谤议庸何妨?虚誉不足慕。
语出《崔氏家传座右铭》。\u3000诽谤的议论何必计较,虚幻的荣誉不值得羡慕。
谤议之言,难用褒贬。
语出三国魏·曹操《为徐宣议陈矫下令》。\u3000对于诽谤的言论,难以用它来评论一个人的好坏。
棒打出孝子,娇养忤逆儿。
论者以为:只有靠体罚,才能教育好孩子,使其成为孝子。这显然有失偏颇。若理解为对子女从严要求,则有积极意义。后半句告诫人们:千万别对孩子娇生惯养,娇生惯养的孩子是不会孝顺的。
保初节易,保晚节难。
语出宋·朱熹《名臣言行录》。\u3000一个人在刚开始时保住自己的名节,是较容易的,而要在晚年保住一辈子的名节却很难。
保生者寡欲,保身者避名。
语出宋·林逋《省心录》。\u3000保重生命注重健康的人,他总是节制自己的欲念。重视品德的人,他总是避免成名。
宝剑必付烈士,奇方必须良医。
有价值的东西,必须让有才能的人去使用它,才能发挥其效益,做到物尽其用。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宝剑的锋利是在磨刀石上磨出来的,梅花的香气是因为严寒给它的锻炼。比喻若要想取得成功,必须经过一番刻苦的努力。
宝剑赠烈士,红粉送佳人。
清·王有光《吴下谚联》:“宝剑赠与烈士,红粉赠与佳人。”宝剑送给有志之士,红粉送给爱美的佳人。这是物尽其用,各得其所。
饱谙世事慵开眼,会尽人情只点头。
谙:熟悉。慵:懒。\u3000全句意为:饱经世故,就懒得再问世事;懂得了人间的世态炎凉,遇事就只说好,不说坏。
饱暖非天降,赖尔筋与力。
语出明·刘基《田家》。\u3000衣食不会从天而降,要靠你辛勤劳动来创造。
饱暖生闲事,饥寒起盗心。
人在吃饱、穿暖了之后,往往容易惹出闲事(指非正当的事);而不得温饱,有人就会想去**。
饱时莫忘饥时苦,有衣须记无衣寒。
吃饱的时候,不要忘了饥饿时的痛苦。有衣服穿时,须要记得没有衣穿的寒冷。
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
人吃饱穿暖了,就会想到淫欲;而饥饿寒冷则会使人产生**之心。然而,事物不是绝对的。因为饱暖与淫欲、饥寒与盗心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根本原因在于一个人的道德品质。
饱汉不知饿汉饥,骑马不知路高低。
吃饱的人,不知道饥饿者的痛苦;骑马的人,不知道步行者的艰难。常用以形容境遇好的人体会不到境遇差的人的困苦。所以人应有同情心,特别是对那些**、老弱的人。
报应循环,丝毫不爽。
佛家的观点认为:因果报应,是一点也不会差的。正所谓:“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豹*留皮,人*留名。
语出《五代史·王彦章传》。\u3000豹子*了,留下了珍贵的毛皮。人*后,总希望留下美好的名声。故孔子说:“君子疾末世而名不称焉。”(君子最担忧的是身后不被人称道)
暴雨浇山山更秀,乌云压城城不摧。
暴雨后的青山显得更加秀丽。乌云压城,其势可怕,但城不会被摧垮。比喻困难和压力并不可怕,经过困难、压力的考验,将更加顽强、奋发。
悲欢离合朝朝闹,富贵穷通日日忙。
语出明·愍山**《醒世咏》。\u3000人间的悲欢离合总是不断地发生。不管是富贵者还是穷人,他们天天都在忙碌着。
悲莫悲生别离,乐莫乐新相识。
使人感到最悲哀的是人间的别离,使人感到最快乐的是交上了新朋友。
北邙荒冢无贫富,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邙:山名,在洛阳北。汉诸陵,唐、宋名臣墓所在地。后来平民**的墓也多葬于此。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杜甫《登楼》:“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u3000全句意为:北邙山上的荒坟,不论他们生前的差别有多大,但在*后,已经没有贫穷富贵之分了。古往今来的世事就像玉垒山顶的浮云一样变幻无穷。奉劝世人,不要为功名利禄纷争不已。“生不带来,*不带去”,生前再荣耀,而百年后,也都是一样的。
本以势力交,势尽交情止。
语出唐·崔膺《感兴》。\u3000原本是建立在权势基础上的交情不会持久,当权势没有了,友情也就结束了。
奔骥不能及既往之失,千金不能救斯言之玷。
语出东晋·葛洪《抱朴子·广譬》。\u3000人有了过失,即使用快马去追赶它,也无法挽回。人说错了话,就是花费千金也难以弥补。意在教人要慎言慎行。
笨鸟先飞早入林,功夫不负有心人。
无论一般动物或人,都有智慧高下之分。智者办事效率较高,往往“事半功倍”。然而,有道是“勤能补拙”,一个笨拙的人,只要肯多花一些功夫,遇事先行一步,也可以达到聪明人的效果。功夫是不会亏待有心人的。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语出汉·赵岐《三辅决录》。\u3000比好的比不上,比差的还要好一些。这对于那些羡慕虚荣、攀比富贵者不啻金玉良言。而作为不求上进者的遁词,则毫无积极意义。
彼美不琢雕,椟中竟何如。
语出宋·文天祥《题钟圣举积学斋二首》。\u3000琢雕:雕刻玉器。全句意为:好的玉石不加以雕琢,藏在匣子里,这怎么可以呢!比喻虽有良好素质,如不勤勉学习,那就如同良玉不加雕琢一般。
鄙啬之极,必生奢男。
过分吝啬的人,他的后代必定会奢侈浪费。
必得之事不足赖也,必诺之言不足信也。
语出《管子·形势》。\u3000认为一定能成功的事,不可以依赖;承诺一定能兑现的话,也不可以轻信。
必*则生,幸生则*。
语出《吴子·治兵》。\u3000身处险境而不怕*,就能生存;心存侥幸则会*亡。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一定要有容忍的肚量,仁德才会宏大。必须要有忍耐的毅力,做事才会成功。
闭口深藏舌,安身处处牢。
管住自己的嘴巴,不随便说话,就不会惹出是非,使自己处境不利。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语出明·陈继儒《小窗幽记》。\u3000关起房门,就好像是在深山中一样。能够读书,便觉得到处都是清净之地。
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关着门坐在家里,祸从天降。用以说明意外之灾,非己之过。
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
语出宋·杨万里《下横山滩头望金华山》。\u3000坐在家中苦思冥想,不是做诗的好方法;只有走出去,深入生活,才能写出好诗来。
闭月羞花貌,沉鱼落雁容。
月亮见了躲进云里,花儿见了自愧不如,鱼儿见了沉入水底,大雁见了也会落到地面。形容女子的非凡美貌。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语出战国·孙武《孙子兵法》。\u3000避开敌人初来时的嚣张气焰,等敌人松懈疲劳、斗志涣散时,再去攻打他。
扁担没扎,两头打塌。
扁担两头没有扎牢,挑起来结果两头都会滑脱。这是说办事一定要牢靠,如果遇事马虎,结果定然失败。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语出宋·张俞《蚕妇》。\u3000那些全身穿着绫罗绸缎的,并不是种桑养蚕的人。反映世事的不公平和劳动者的艰辛。
变古乱常,不*则亡。
语出汉·司马迁《史记·晁错列传》。\u3000改变传统,扰乱常规的人,必定灭亡。
标格原因**好,肯教富贵负初心。
语出清·秋瑾《梅》。\u3000风度好是因为具有**的思想意识,怎能为了追求富贵而辜负了最初的雄心?诗句表达了富贵不能淫的思想。
表曲者景必邪,源清者流必洁。
语出宋·司马光《资治通鉴》。\u3000表:标杆。景:同“影”。邪:同“斜”。\u3000全句意为:标杆弯曲,其影子必定也是斜的。源头水清,流出来的水也必定是洁净的。
别人求我三春雨,我求别人六月霜。
别人有求于我,我能像春天的及时雨那样,给予他人帮助;然而当我有求于别人时,遇到的态度却似六月里的冰霜。极言世态炎凉。
别日何易会日难,山川悠远路漫漫。
语出三国魏·曹丕《燕歌行之二》。\u3000分别何其容易,而相会却很难。山川阻隔,路途遥远,从此天各一方。形容离别之苦。
别在人前夸自己,莫在背后论人非。
虽然是“谁人身后无人说,谁人人前不说人”,但是作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是不会在别人面前夸耀自己,也不会在背后谈论别人是非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岂一日之功。
结下三尺厚的冰,不是一天寒冷造成的。而檐前滴水,洞穿了石头,也不是一天的工夫。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冰封大河流不断,雪压高山松愈挺。
大河河面虽被冰封冻,但下面的水流仍不断。雪压高山,更显得山上青松的挺拔。比喻人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
冰壶玉尺,纤尘弗污。
语出《元史·黄溍传》。\u3000像冰壶、玉尺这样洁白无瑕的物品,灰尘是无法弄脏它们的。比喻心灵高尚的人,是能够抵御外界污染的。
冰霜雪压心犹壮,战胜寒冬骨更坚。
以寒冬的冰雪压不垮坚强的人,来比喻在非常的困境下,坚强的人绝不会屈服,而是会愈挫愈奋,锻炼得更加坚强。
冰炭不同炉,水火不相容。
冰和炭不能同在一炉,水与火是互不相容的。形容两者不能并存。
冰炭不同炉,邪正不同途。
奸邪之人与正直之人不能在一起共事,就好像冰与炭火不能放在一起一样。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语出元·王冕《白梅》。\u3000白梅在冰天雪地里独自开放,不屑与桃花、李花混迹在一起。比喻不同流俗的孤傲品格。
冰源于水寒于水,青出于蓝胜于蓝。
战国·荀况《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冰来源于水,却比水更寒冷。蓝色从蓼蓝提炼而成,但是颜色比蓼蓝更深。后来用“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语出《汉书·高帝纪上》。\u3000出兵无正当理由,就不可能战胜敌人。
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备。
语出《南史·陈暄传》。\u3000军队可以长期不使用它,但是不可以一天没有它。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比喻总有适当的对策来对付偶发的事件。
兵随将转,将听令行。
士兵听从将帅的指挥行动,将帅依照上级的命令办事。
兵在精而不在多,将在谋而不在勇。
军队的士兵在于精干,而不在于人数多。将帅在于他战略、战术上的谋略,而不在于个人的勇敢。
兵之胜败,本在于政。
语出《淮南子·兵略训》。\u3000战争的胜败,根本原因在于政治。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
语出晋·杨泉《物理论》。\u3000抓住网上的总绳,渔网上的网眼就自然张开。抓住根本,它的末节也就跟上来。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生病往往是因为吃了带有病菌的不清洁食物,而闯祸则往往是因为讲话不注意。此句既有教人讲究卫生,又有教人讲话注意影响,不要口无遮拦之意。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形容病来时很突然,而要病好则很慢。
病莫大于不闻过,辱莫大于不知耻。
语出《文中子》。\u3000最大的毛病莫过于听不进批评意见,最大的耻辱莫过于不知羞耻。
拨乱反正,日不暇给。
语出《汉书·礼乐志》。\u3000治平乱世,让其回复正常。事情繁多,时间不够用。
博学多识,疑则思问。
语出汉·王符《潜夫论·叙录》。\u3000广泛地学习,丰富学识。遇到疑难问题,即向人请教。
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语出《礼记·学记》。\u3000广泛地学习而不停止,专心地去做而不厌倦。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语出《论语·子张》。\u3000学习知识要渊博,意志要专一;既要恳切地向他人请教,又要勤于**思考。
博学切问,所以广知。
语出宋·张商英《素书》。\u3000广泛地学习,诚恳地求教,所以才拥有丰富的知识。
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
房屋漏了,要趁天晴时修补。读书要在年轻的时候,年轻时不努力读书,到老后悔莫及。正如欧阳修所言:“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恨读书迟。”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语出三国蜀·诸葛亮《将戒》。\u3000不能以为自己有才能就傲视别人,不能因为受恩宠就耀武扬威。
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语出东晋·葛洪《抱朴子·勖学》。\u3000不要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不要忽视一寸光阴的工夫。
不悲道难行,所悲累身修。
语出宋·王安石《寓言十五首》。\u3000不要为自己的命运坎坷而难过,应该难过的是自身的修养不够。
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
语出战国·韩非《韩非子·意林》。\u3000不要遮盖别人的优点,也不要议论别人的短处。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语出唐·杜甫《戏为六绝句》。\u3000既爱古人的清词丽句,也重视当代人的好文章。总之,不论古今,只要有长处就要学习借鉴。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没有才华,遭到主人的嫌弃。身体多病,老友也很少来往。
不谄上而慢下,不厌故而敬新。
语出汉·王符《潜夫论·交际》。\u3000不以卑贱的态度奉承上级,也不怠慢下属。不厌倦老友而喜欢新交。
不乘人于利,不迫人于险。
语出《新序·杂事》。\u3000不乘机钻他人的空子,也不在别人危难时落井下石。
不吃苦中苦,难得甜中甜。
一个人不能吃苦,怎会有甜蜜幸福的果实。
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
语出战国·韩非《韩非子·大体》。\u3000不要吹开皮面上的毛去寻找小毛病。不要清洗去污垢而察看难以知晓的东西。比喻不要故意挑剔毛病。
不从糟粕,安得精英。
语出清·袁枚《小仓山房诗文集》。\u3000不在糟粕中吸取有价值的东西,哪里来的精华?
不到黄河心不*,到了黄河*甘心。
常用以形容一个人的决心。也就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不到西湖看山色,定应未可作诗人。
语出宋·晁冲之《送人游江南》。\u3000不去看西湖这般美好的自然风光,必定不能成为一个好诗人。
不得春风花不开,不得秋风籽不来。
如果没有春风,花就不会开;如果没有秋风,也就结不出果实来。它告诉我们客观规律对主观事物的影响,也告诫人们做事要把握好时机。
不懂装懂,永世饭桶。
一个不能虚心学习的人,永远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也不会有所作为,只能是一个“饭桶”。
不伐功斯巨,唯谦道乃光。
语出清·高鹗《扑满》。\u3000伐:自夸。\u3000全句意为:有功而不自夸,才是真正的大功劳。唯有谦虚谨慎的人,道德才能得到发扬光大。
不敢妄为些子事,只因曾读数行书。
语出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u3000之所以不敢做那些不好的事情,就是因为曾经读过一些书。
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
语出清·曹雪芹《红楼梦》五十五回。\u3000与自己不相干的事,就是被别人问到,也推说不知道。
不共春风斗百芳,自甘篱落傲秋霜。
语出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u3000菊花不愿在春天与百花争艳,却情愿在篱笆边傲对秋霜。比喻:品格高尚的君子,不媚俗,不趋时,而能自甘寂寞。
不苟訾,不苟笑。
语出《礼记·曲礼》。\u3000苟:随便。訾(zǐ):说人坏话。\u3000全句意为:不随便说人坏话,也不随便讥笑别人。
不怪自家麻绳短,只怪他人古井深。
比喻某些人遭到挫折失败时,不从主观上找原因,而是一味地怪罪他人。
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
语出《淮南子·原道训》。\u3000一尺直径的玉石虽然很贵重,但还没有一寸光阴(形容时间之短)宝贵。
不厚费者不多营,不妄用者不过取。
语出《琼琚佩语·勤俭》。\u3000不过分浪费者,不会对钱财作过多的追求。不随便乱用钱的人,不会贪图非分之财。
不患老而无成,只怕幼而不学。
不怕老年时没有成就,就怕年少时不好好学习。
不患念起,惟患觉迟。
一个人不怕他会产生私心杂念,就怕他觉悟得太迟。
不患人不知,惟患学不至。
语出宋·范质《诫儿侄八百字》。\u3000不要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就怕自己的学问不到家。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语出战国·荀况《荀子·劝学》。\u3000不一步步地走,不能行达千里。没有无数小的河流汇集起来,就不会有大江大海。这告诉人们凡事要一步一个脚印,注重点滴积累。
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语出《汉书·扬雄传》。\u3000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戚戚:忧惧貌。\u3000全句意为:不急切地追求富贵,不忧惧于贫贱。
不加功于无用,不损财于无谓。
语出《汉书·杨王孙传》。\u3000不在没有用的事情上下工夫,不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浪费钱财。
不见高山,不显平地。
高山与平地是相对的,只有经过攀登高山的艰难,才显得出行走平地的轻松。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凡事只有经过比较才能显出它的差异。
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语出春秋·李耳《老子》三章。\u3000看不到令人产生欲望的人或物,心灵就不会产生诱惑而胡思乱想。
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蛾眉(娥眉):形容新月像女子长而美的眉毛,亦借为美人的代称。看不到大雁传来家乡的书信,只看到远在天边的新月,更引起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不将辛苦易,难得世间财。
明·许恒《二奇缘》:“不将辛苦易,难近世间财。”\u3000易:换取。全句意为:世间的财富,都是劳动创造的。如果不用辛苦的劳动去换取,那是难以获得世间财富的。
不结子花休要种,不义之人莫交往。
以开花结果比喻收获。没有收获的劳动,自然没有意义。而与不讲义气的人交朋友,不仅没有帮助,甚而将受其害,故不可交往。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语出《尚书·旅獒》。\u3000不在细小的行为上慎重检点,最终就会影响到大的德行。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语出清·曹雪芹《红楼梦》六十回。\u3000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长关于那件事情的知识。说明实践出真知。
不看僧面看佛面,不念鱼情念水情。
佛、法、僧为佛教三宝。在佛、菩萨、罗汉……之中,佛为最高等第。佛的地位在僧之上。人们常引用上半句来比喻自己的面子不够大,而对于比自己强的人的面子,总是应该给的。
不可乘喜而多言,不可乘快而易事。
不能乘一时高兴而胡言乱语,不能乘一时快意而随便变更主意。
不览古今,论事不实。
语出汉·王充《论衡·别通篇》。\u3000不研究历史和现状,对事情的认识就不会客观、准确。
不乐损年,长愁养病。
语出南朝梁·庾信《闲居赋》。\u3000如果常常处于一种不愉快的状态,会影响到人的寿命。而长久的忧愁,则会使人生病。
不恋故乡生处好,受恩深处便为家。
生养自己的故乡虽然美好,但大丈夫志在四方,应以四海为家。凡能够让自己施展抱负的地方,便是自己安身立命之处。
不面誉以求亲,不愉悦以苟合。
语出唐·魏征《群书治要·体论》。\u3000不要当面吹捧,以博得别人的好感。也不要无原则地附和,以求得一团和气。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u3000比喻一个人也许平时默默无闻,而当他一旦做出成绩来,则会令人吃惊。
不能正己,焉能正人。
自己行为不正,怎能去教育别人?
不能受谏,安能谏人。
语出清·钱大昕《十驾斋养心录·通鉴多采善言》。\u3000不能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怎能去批评别人呢?
不怕百战失利,就怕灰心丧气。
不怕多次的失败,就怕在失败面前灰心丧气。如能吸取失败的教训,再接再厉,那么失败便是成功之母。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同类商品只有进行比较,才能看出质量的优劣、价格的高低。所以说:“货比三家不吃亏。”
不怕儿女晚,只怕寿数短。
不怕儿女生得迟,就怕自己的寿命不长。
不怕鬼吓人,就怕人吓人。
世上并无鬼,所以不必害怕遇到鬼而受惊吓。而有的人心存疑鬼,遇到人装鬼,便吓得要*。
不怕人不敬,只怕己不正。
不要担心别人不尊敬自己,就怕自己的行为不正。如果一个人的言行端正,自然会赢得别人的尊敬。倘若自己的言行不端正,那怎么能让别人尊敬你呢?
不怕人老,就怕心老。
人老是自然规律,没有什么可怕;怕的是心理上觉得自己老了,而产生悲观情绪。年老的人如果有一个年轻的心态,还是大有可为的。孔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不怕事不成,只怕志不坚。
有志者事竟成。有志气,又有坚韧不拔的毅力,不怕事情办不成。
不怕天寒地冻,就怕手脚不动。
天冷冻*懒汉,那些勤于活动的人,则可战胜寒冷。
不怕无能,就怕无恒。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不怕能力小,就怕无恒心。只要坚持不懈地朝某一目标努力,就可以取得一定的成绩;如果不能坚持到底,即使有能力的人,也将功败垂成。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事物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在一些反复进行的活动中,也许一万次都平安无事,而偏偏在其中偶然的一次发生意外。它告诫人们须事事小心,时时注意,不可麻痹大意、侥幸取胜。
不勤于始,将悔于终。
语出唐·吴兢《贞观政要·尊敬师傅》。\u3000如果一开始做事不勤奋,那么到最后必定会后悔。
不求人人称是,但求无愧我心。
不要求能够得到每个人的夸奖,但要求做到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不求同日生,只愿同日*。
不能求得同一天出生,但愿同一天*去。说明情谊深厚。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做事不求有功劳,只愿不犯过错就行。这是一种消极的中庸之道。
不曲道以媚时,不诡行以徼名。
语出唐·魏征《群书治要·政论》。\u3000诡:欺诈。徼:求。全句意为:不做不正直的事来讨好世俗,不用欺诈的手段来骗取名誉。
不取往者戒,恐贻来者冤。
语出《唐宋传奇集·绿珠传》。\u3000不吸取以往的教训,就会给后来者带来贻误。
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语出《左传·闵公元年》。\u3000庆父:春秋时人,鲁庄公之弟。曾两次杀*国君,出走至莒。鲁以贿赂求莒送归,庆父在回国途中自缢*。后人常把制造内乱的人比作“庆父”。后遂有成语:“庆父不*,鲁难未已”。\u3000全句意为:不除掉庆父,鲁国的灾难就不会停止。后来用以比喻不把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清除,**就不得安宁。
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
语出清·金缨《格言联璧》。\u3000要超越古人,是有志气的表现;而对同辈不谦让,则未免缺乏雅量。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语出南宋·方岳。\u3000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不如意的事,但是可以跟别人说的却很少。正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不如意事常八九,尽合人愿难二三。
人们常常会遇到不如意的事,而能够事事如愿的却很难得。这是教人要正确对待困难、挫折,遇到不如意的事不要灰心丧气,而应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
不入汪海洋,难得夜明珠。
夜明珠:传说中夜间能发光的珠宝。\u3000全句意为:珍珠在海洋中,故云:“不入汪海洋,难得夜明珠。”要想得到珍贵的东西,必须不畏艰险去探求。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汉朝名将班超:“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后汉书·班梁列传》)\u3000全句意为:不深入到老虎巢穴中,怎能得到小老虎?比喻要想取得成功,总要经过一番风险。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语出唐·韩愈《原道》。\u3000塞与流、止与行都是相对的。有塞才有流,有止才有行。辩证法的观点认为:事物总是在对立统一的矛盾中发展。常用以比喻不堵塞、制止坏的,就不能使好的流行。
不施万丈深潭计,怎得骊龙项下珠。
骊龙:古时传说在深潭中的黑龙,其颔下有珍贵的宝珠。\u3000全句比喻如不用深远的计谋,就不可能取得大的成果。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语出宋·苏轼《题西林壁》。\u3000身处庐山山中,是看不清庐山的全貌的。只有置身于庐山之外,才能看清整个庐山的面目。意在说明要正确认识事物,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
语出清·曹雪芹《红楼梦》八十二回。\u3000两风相遇,总有一面占据上风。比喻双方对垒,总有一方占据优势。
不是弄潮人,休入洪波里。
比喻不是有真本事的人,就不要承担艰险的任务。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因为相近的人才会走到一起,所以同为一家人,必有很多共同之处。
不是因为漂亮才喜欢,而是因为喜欢才漂亮。
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因为爱她,所以才觉得她美丽。
不是鱼*,就是网破。
鱼*网破,常用以形容争斗双方总有一方最终会失败。
不贪便宜不上当,上当只因贪便宜。
不贪图非分之财,就不会上当。之所以受骗上当,往往就是因为贪占别人的小便宜。
不听老人言,吃苦在眼前。
年老的人有丰富的人生经验,不听老人的忠告,可能很快就吃苦头。
不忘久德,不思久怨。
语出《孔子家语·颜回》。\u3000不要忘记别人过去曾经给予自己的恩德,不要对曾经与别人结下的旧怨耿耿于怀。
不为福始,不为祸先。
语出战国·庄周《庄子·刻意》。\u3000不去争福祉,也就不会招来灾祸。也有的理解为不论好事、坏事都不要强出头,凡事均持中庸态度。
不为苟得以偷安,不为苟免而**。
语出唐·魏征《群书治要·体论》。\u3000苟得:苟且求得。苟免:苟且求免。\u3000全句意为:不要为了眼前的安逸,苟且求得,而不顾将来的祸患。不要为了苟且求免,而做**之徒。
不为近重施,不为远遗恩。
语出汉·桓宽《盐铁论·地广》。\u3000不因为是与自己亲近的就给予重赏,也不因为是与自己疏远的就忘记施予恩惠。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语出宋·王安石《登飞来峰》。\u3000不怕浮云遮住视线,因为身处在最高的地方。此句语带双关。“身在最高层”,也可理解为身居高位;而“不畏浮云遮望眼”,则可理解为不受蒙蔽。
不侮矜寡,不畏强御。
语出《诗·大雅·烝民》。\u3000矜寡:同“鳏寡”。鳏:无妻的人。寡:丧夫的人。\u3000全句意为:不欺负孤苦无依的人,也不惧怕**的势力。
不孝谩烧千束纸,亏心空爇万炉香。
爇(ruò):点燃,焚烧。\u3000全句意为:不孝顺、做亏心事的人,香烛、纸钱烧得再多也是没有用的。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语出战国《孟子·离娄下》。\u3000不孝有三:汉·赵岐《孟子章句》注:“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屈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仕禄,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旧的传统观念认为:不孝顺父母的事有三件,其中以没有子孙后代最为重大。
不信仁贤,则国空虚。
语出战国《孟子·尽心下》。\u3000不信任仁德贤能之人,**则会空虚。
不羞老圃秋容淡,且看寒花晚节香。
语出宋·韩琦《重阳》。\u3000不要为秋来园中百花凋零而难过,此时经得起寒霜的菊花,正吐出迷人的芬芳呢!比喻老年能守住晚节的可贵。
不须要出我门下,实用人才是至公。
语出《宋诗话辑佚·山谷诗言用人》。\u3000用人无须一定是跟自己亲近的门生,而应该秉着大公无私的原则,选拔那些有用的人才。
不须忧老病,心是自医王。
语出唐·白居易《斋居偶作》。\u3000不必忧虑年老生病,心灵是自己最好的医生。
不恤年之将衰,而忧志之有倦。
语出汉·徐干《中论》。\u3000不要担心即将年老体衰,而应警惕自己的意志衰退。
不学蒲柳凋,贞心常自保。
语出唐·李赤《慈姥竹》。\u3000不要学那水性杨花的杨柳絮随风飘扬,要永远保住自己坚贞的节操。
不学桃李花,乱向春风落。
语出唐·张文姬《双槿树》。\u3000不要像那桃花、李花一样,开得早,也谢得早。
不学问者,学必不进。
语出清·唐彪《父师善诱法》。\u3000在学习上,不善于提出问题、向别人求教者,必定不会有大的进步。
不学无术,读书便佳。
人不学习就没有才能,而读书便可以进入最佳状态。
不学夭桃姿,浮华有俄顷。
语出唐·刘禹锡《和郴州杨侍郎玩郡斋紫薇花十四韵》。\u3000俚谚云:“三月桃花一时红,风吹雨打一场空。”不要像那桃花一样,虽然开得娇艳,但很快就凋零了。\u3000全句意为:人不应追求一时的浮华,而应有持久的魅力。
不掩贤以隐长,不刻下以谀上。
语出《晏子春秋·内篇问上》。\u3000不埋没贤才,隐没别人的长处。不苛刻地对待下级,而讨好奉承上司。
不要金玉重重贵,但愿儿孙个个贤。
不要那贵重的黄金美玉,但愿后代儿孙个个都能有德有才。金玉有价,德才无价。儿孙的德才比金玉更加宝贵。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语出宋·王冕《墨梅》。\u3000墨梅的颜色,虽不及红梅艳丽,但它的清香及不畏严寒的品格却充满天地之间。这是以梅拟人,不爱慕虚荣,而充满正气。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战国《孟子·离娄上》:“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u3000规:画圆的工具。矩:画方形的工具。\u3000全句意为:不用圆规和角尺,就画不成圆形和方形图案。比喻做事要以纪律、规矩来约束,否则就做不好。
不以穷变节,不以贱易志。
语出汉·桓宽《盐铁论·地广》。\u3000不因为贫穷而改变节操,不因为处境卑微而改变志向。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语出宋·范仲淹《岳阳楼记》。\u3000不因为得到一些身外之物而高兴,也不因为自己的不得意而悲伤。
不以雄名疏野贱,唯将直气折王侯。
语出唐·王建《寄上韩愈侍郎》。\u3000不因为自己有名气而疏远普通群众,而以自己的刚直不阿,让那些高层人物折服。
不以一言举人,不以一言废人。
不因为某人一句话讲得好,就举荐他担当重任;也不因为某人的一句话讲得不好,就不再任用他。
不以隐约而弗为,不以康乐而加思。
语出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u3000隐约:穷愁忧困。\u3000全句意为:不要因为处境恶劣而无所作为;也不要因为处境优越,就胡思乱想而改变自己的志向。
不义而强,其毙甚速。
语出《左传·昭公元年》。\u3000依靠非正义的手段而强盛起来的,其灭亡一定很快。
不义之财,如汤泼雪。
热汤泼在雪上,雪就很快消融。形容不该得的非分之财,就如汤泼雪,来得快,也去得快。
不因喜以加赏,不因怒以加罚。
语出《晏子春秋·内篇问上》。\u3000不因为高兴而滥加赏赐,也不因愤怒而随便给人惩罚。
不忧一家寒,所忧四海饥。
语出清·魏源《偶吟十八首呈婺源董小槎先生为和师感兴诗而作》。\u3000不为自家的寒冷受冻而忧愁,所担忧的是天下老**的饱暖问题。表达对广大穷苦**的同情与关心。
不尤人则德益弘,能克己则学益进。
语出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习文郎》。\u3000不埋怨别人,自己的德行就会日益宏大。能约束克制自己的人,学业就会日益进步。
不有百炼火,熟知寸金精。
如果不经过反复的高温提炼,怎么能得到高纯度的黄金。
不诱于誉,不恐于诽。
语出战国·荀况《荀子·非十二子》。\u3000不受虚荣的诱惑,也不怕别人无中生有的诽谤。
不怨天,不尤人。
语出《论语·宪问》。\u3000不埋怨命运,也不责怪别人。遇到不如意的事,总要在主观上找原因,而不要一味地怪罪于客观。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语出《论语·泰伯》。\u3000不在其职位上,就不去考虑它的政事。
不知来,视诸往。
语出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精华》。\u3000我们不知道未来,但可以从以往的历史来推测未来,因为历史就如同一面镜子。正如鲁迅所说:“我们看历史,能够据过去以推知未来。”
不知天地多少厚,唯知人情薄似云。
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人们不知道,但是对于人世间的世态炎凉却深有体会。人情淡薄,恰似秋天的浮云。
不知音,莫语要。
语出唐·吕岩《三字诀》。\u3000不是知心的人,不要对其讲机要的话。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语出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执贽》。\u3000不懂的就要问,不会的就要学。
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
语出宋·林逋《省心录》。\u3000“谦受益,满招损。”不自满者会得到益处,不自以为是者会获得渊博的知识。
不自由,毋宁*。
如果没有自由,宁可牺牲生命。匈牙利诗人裴多菲诗云:“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
语出宋·林逋《省心录》。\u3000一个不懂得自尊自爱的人,将会受到羞辱。一个胆大包天的人,将招来灾祸。
不作风波于世上,但留清白在人间。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人在世上,不可兴风作浪,作奸犯科。虽不能流芳百世,亦不可遗臭万年,至少要留清白在人间。
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贵异物贱用物。
不做没有益处的事情,而损害到有益的事情。不因珍贵那些奇异的东西,而轻贱有用的东西。
不种今年竹,哪有来年笋。
春华秋实,春种秋收,乃自然规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要想吃笋,就得种竹。一分耕耘,才能有一分收获。